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于2015年11月拉开帷幕,历经秋黄冬雪,于今年2月1日圆满落幕。经历了近三个月的角逐,西安交大的“秦汉思源”、邯郸学院的“白话灵犀”、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的“碔砆”,以及作家组合“PM2.5”站到了冠军争夺战的舞台上。本届冠军最终由作家组合”PM2.5″的彭敏、李建章获得。
《中国成语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一档重大影响力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于2014年4月18日起登陆央视。第一季冠军由来自北京的杂志编辑唐蕊夺得。
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表达着臧否人伦善恶、境界高下的中国价值观。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大加推广的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比,《中国成语大会》在保留相似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也向观众传递了更为丰富的语言魅力和独特的历史文化。
与第一届相比,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无论是节目题目与竞赛形式、参赛形式与选手组成还是文化嘉宾的组合都做了升级。
首先是猜词游戏的升级。第一届出题基本是按照不同成语的来源搭配的,第二届将更多从语义出发,将成语编成无数细小的主题。此外还增加了成语典故、成语词义理解等内容的抢答题与选择题,以提高观众的参与度与互动性。”
本届赛事还变个人参赛为各高校代表队之间的对抗赛,“比如北大对武大,让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国成语大会》的推广活动在超过100所211重点大学全面开展,目前已有北大、清华、北师大、复旦、浙大等多所知名高校选手进入复赛。24对选手中,除高校选手外,节目组还吸纳了具有网络公信力与影响力的社会选手参与节目。这也给成语带来更多的聚焦,客观上也有助于推动成语文化的扩散。
在文化嘉宾方面,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的单场点评嘉宾也将扩容,嘉宾将在文化学者、历史学者、作家等群体里产生,以更广阔的视角丰富成语解读,进而细致展现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
本届大寒涌现出了几对配合默契、成语功底深厚的组合,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白话灵犀“组合最近爆红网络,张钰桦和白娟的超高水平,能把很难表达的东西一言蔽之,心有灵犀,反应得体,可谓是十足的”能力者“。虽然这个比赛被曝有题库,但如果这个所谓的题库只是一本包括了五万条左右成语的《新华成语字典》,你还会觉得对于一名能杀入决赛的选手而言,它能发挥多大作用呢?
事实上,要想在短时间内积累那么多的成语几乎是不可能的,能够像”白话灵犀“组合那么默契、实力俱在的,选手本身应该就是汉语文化和语言文字的拥趸。 网上甚至评论张钰桦和白娟这对组合就是一本”行走的成语字典“,这个评价几乎收获所有网友一边倒的支持。“白话灵犀”也在短短三个月时间被迅速刷上微博热搜榜,虏获大批“死忠粉”。小九君相信,因为粉上“白话灵犀”组合而重新翻开成语字典的网友应该也不在少数。
观看这种节目,不仅在知识积累上收获颇丰,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网络语言盛行的时代,仍然有人在实践着传承着钻研着古老源远的文化,虽然只有一少部分人。仿佛一条奔涌的河流,再怎样经过山回路转,却仍然蜿蜒连绵,文化也是如此。
中华成语文化博大精深,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也是活脱脱的一部中国古代史和文学史。现在,学习汉语是一股世界潮流,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外国人学习中文只是管中窥豹,又能有几个人真正浸淫其中,纵览成语的前世今生?因此,像《中国成语大会》这样的文化类节目远比那些空洞乏味的综艺娱乐节目来得有价值的多。我们太需要一档这样的高端文化电视节目来向主流大众展示中国成语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
虽然看完《中国成语大会》,并不能让你记住多少你本来不认识的中国成语,却能让你在一掠而过的成语辨识过程中,跟着选手在游戏中攻城拔寨,领略汉字之美的同时,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豪。更重要的是,这节目让不少人有了重新打开书本阅读中国文学的动力,进而感受美妙文字对心灵的洗涤。文字最大的魔力大抵不过如此了。
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