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随着影片《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华语电影通往世界的大门终于被徐徐打开。李安导演的武打史诗巨作轰动全球,总票房破2.13亿美元,一举成为首支,也是唯一一支美国票房突破1亿的外语电影。
《卧虎藏龙》影响深远,一直是公认的最佳动作电影之一,但它却未能担起新一代的国际华语大片领导者的重任。
这不由得令人诧异,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电影业的增长速度。从2003年到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的总收入以超过40%的年增长率不断增长。中国影业如今已超越日本,且将有望在近年内超过美国。据预测,其年收入将超过100亿美元。
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华语电影跨不过语言障碍这道坎呢?
语言障碍阻碍华语影片的发展
华语电影显然具有独当一面的巨大潜力,但海外市场的缺失,使其参与全球娱乐事业受限。纵然已暂露头角,却难以成为中流砥柱。中国若是想要在全球票房取得一席之地,就得加大对字幕翻译的投资力度。
电影和电视在不同语言的情感与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对许多在国外上映的华语影片来说,翻译却是其一大败笔。近期在北京和上海参加影视翻译专题会议的专家们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许多专家说,译制后的国语片有时也是完全不知所云。
美国配音演员兼 NYAV Post录音棚创始人Michael Sinterniklaas建议中国电影公司投资在翻译上的资金不应少于拍摄、宣传电影的费用。
专业翻译公司London Translations指出汉语是特别难翻译的,因为它是以声调区分词义的一种语言。这意味着随着语音语调的改变,词语的意思可能会完全变了样。汉语有四个基本声调,再加上轻声,对母语不是普通话的人士来说,产生混淆情有可原。
在截然不同的市场中塑造吸引力
不只是语言本身在翻译中会失去原本的含义——笑点在另一种语言中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喜剧的笑点主要体现在语法、句法和语义上,不同的语言,语言结构不同,观众的理解自然会产生偏差,所以同一个笑话,翻译成外语,笑点就变了样。如果电影本身是为了迎合特定语言或国籍的观众,那么文化差异也会影响观众对笑点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拍出一部能受中美影迷追捧的电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在最近两个大手笔的科幻电影中就很好的体现了影迷们喜好大相径庭的特点。乔治·卢卡斯的星际系列电影《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打破了世界各地的票房记录,并且成功打败了《阿凡达》,成为北美地区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但是,它在中国的票房却十分低迷。一些分析师认为这就是这部电影没有击败阿凡达国际记录的原因。
相反的,来自环球影业,改编自同名电子游戏的奇幻动作片《魔兽》,在美国嘘声一片,在中国却打破了票房纪录。对1.6亿美元天价预算的电影来说,惨淡的国内票房意味着亏损约1.05亿美元。但是,在世界的另一边,魔兽已打破了数项中国票房纪录,光是周末上映的两天就吸金6500万美元,随后其票房又突破了2.2亿美元。
华语电影的未来
《魔兽》的成功是中国票房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一个明确信号。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影公司高层们显然意欲通过吸引好莱坞演员、编剧和导演来吸引西方影迷。很多电影公司正在筹划拍摄具有华语文化的英文电影。虽说是英文,但也算是国产电影,同时也符合中国电影配额制度,不过却能吸引全球更多的观众。
今年下半年,此计划将面临第一次真正的考验。由马特•达蒙和刘德华主演的奇幻冒险电影《长城》,是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英文电影。人们对这部1.35亿大手笔预算的电影期望值极高。
但严格说来,华语影业并非势与好莱坞竞争。实际上,它与好莱坞的合作关系正蒸蒸日上。在过去的一年里,几个大手笔的合作协议使中美影业关系更加密切。娱乐巨头狮门影业与中国领先地方电视台湖南卫视签订了15 亿美元的协议。此后,几个类似的协议也随之签署。
随着中国影业与好莱坞大腕儿的互动日益频繁,更多面向国际市场的中美合作电影即将面市。创造出一个能够在故事结构和翻译双重层面上符合全球大众口味的剧本的确艰巨,但潜力颇丰,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