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于语音闹出的笑话
1.
刚到澳洲,注册完正在去宿舍,
学生村管理员看到我之后,远远的冲我喊:“GO DIE! MAN!”
我心里一惊:这不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是什么?!
顿时怒火焚心,立即回吼了一句:“YOU TO GO DIE! MAN!”
然后我就扭头走了,暗自庆幸硬气了一把,没留下怂包的印象。之后和管理员小哥混熟了,他说对我第一印象特别好。
因为第一次见面时,在他我对我说:“Good day! Mate!”之后,
我很礼貌的回答了他:“You too! Good day! Mate!”,
而且还特别充满活力……
2.
类似于自习课的Learning Lab,我来到教室,老师十分热情地给我说 I’d like you to be here.
然后我没反应过来,摸着自己的头发,心想难道这老师喜欢我的黑色的头发?
然后怯生生地问了一句 You mean…you like my hair…?
老师看着我半天说不出来话…
3.
刚刚到学校参加orientation的时候,有一个黑姐姐之前作为志愿者帮过我(当然她是记不住的,一天帮太多人了),晚上ice cream party的时候我看到她的名牌,也想起了她(原谅我也是个脸盲),于是想套近乎说我知道你,于是我说了一句:
Hey! I know your name!(我知道你名字)
然后黑姐姐一脸黑线的看着我说
What?U know I’m lame?WTH is wrong with you.(什么鬼?你说你知道我很烂?你特么有毛病啊!)
当时我只觉作为一个四川人在国外混好危险(T ^ T)
4.
一个哥们去 footlocker 买鞋,招呼他的是个黑人哥们。黑人哥们挺热情,一直帮他调货找码。
买鞋哥们很感动,顺口来了一句:内个⋯⋯pack it for me,plz⋯⋯
黑人哥们直接表情凝固了
二、由于表达方式闹出的笑话
1.
第一回去华人区的理发店,因为便宜。理发师也是中国人,但在国外公共场合即便能认出对方是中国人普遍还是讲英语。
我从小到大和很多男生一样,在国内都是剪平头,或者去理发店往那里一坐,小哥就知道给我修一下就行了。谁曾想这家店小哥开口就问:Which style do you want?(啥style?我这就没有style呀话说….)
然后我鬼使神差地讲了句:Can I have an ordinary style?
他疑惑:Sorry,what’s an “ordinary style”?( •̀∀•́ )
然后我们双方陷入了十几秒的沉默…..
最后我用中文说:你随便剪一下就行了o(╯□╰)o
他说:好的,你请坐=_=
在那之后,我每次去理发店只说一句话:Keep the style,just make it shorter!
2.
第一次被老美带出去吃早餐,我点菜也不会说,就指着图点了个套餐,有煎蛋,有培根,有饼,看上去还不错的样子。
服务生问:How do you want your eggs(你蛋要怎么做?)
我想,大概是要煎、要煮还是要蒸吧?你这菜单上照片明明是煎蛋啊。还能怎么做?
我心想,这还用问,就说:Just fried(就煎就行了)
服务生也挠头,想了想,往单子上刷刷写了几个字。过了一会儿我的蛋拿上来了,我的天,除了外面薄薄一层凝固了的膜,几乎就是生的。外面那层膜超级薄,叉子一碰就破了,里面的生鸡蛋流了一盘子,完全就是流体!!!我拿个叉子捞了半天也捞不起来!真不知道厨师是怎么把蛋从锅里挪到盘子里的!
要是在国内,我就拍桌子要厨房拿回去重做了。刚到国外人生地不熟,心虚啊,心想大概自己不懂,这就是美国鸡蛋的做法吧。只好捞一下盘子,舔一下叉子,捞一下盘子,舔一下叉子,一脸狼狈,差点就直接低头舔盘子了。我朋友看我的吃法觉得有点奇怪,说,你喜欢吃那么生的蛋啊?
我说,不喜欢啊,中国人煎蛋都是煎熟透的。
他说,那你为什么说 Just fried?我还以为你的意思是 “稍微一煎就好”。
他告诉我,问你蛋怎么做,一般是问要多熟,回答选项有:
over well(全熟),over medium(半熟),over easy(三分熟),
结账的时候单子拿来,我一看,服务生写的是:super easy! (炒鸡生!还带感叹号)
3.
第一次去新加坡的时候,在当地麦当劳点吃的。我就照本宣科读了我要什么,等到薯条上来了,我在想,此处应有番茄酱。然而阿姨似乎没有要给我一包一包番茄酱的迹象。
于是就对收银台的印度阿姨说:“Can I have some potato sauce? “
这边需要解释一下。
其实呢,我本来只是想耍小聪明安静地把番茄酱直译出来的,
番茄=tomato,酱=sauce。
要知道,作为一个去新加坡恶补英语没多久的孩子,能够知道 sauce 这个词已经让我觉得自己厉害的惊天动地了好吗,赶紧要拿出来卖弄卖弄了!
可惜,初中英语常见错误 tomato / potato 不分,尤其是以前不知哪个杀千刀的和我说,tomato 很好记的,你看 t 对应土豆的土。他讲完我就有点疑惑,回去一查,马上把他骂了一顿。
无奈这个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从此以后,一直搞不清 potato 和 tomato 的区别。直到现在有时候我还要反推:tomato 的 t 对应土豆的土是错的,所以 tomato 一定就是番茄!
回到 potato sauce 。
这时候,阿姨看我一眼,出乎我的意料,她居然听懂了!估计她觉得,potato=土豆=薯条,
所以薯条酱=番茄酱还是很有道理的。于是给我指了指一个自助的桌子,那边可以用小纸杯装番茄酱。
然后她又给了我杯可乐。我在收银台那看了看,好像没有国内那种一按就有吸管神奇的弹出来的装置。但是,我不知道吸管怎么说,不过我知道试管怎么说,于是我试探性的说:
“Do you have TUBE? “阿姨继续看着我的眼睛,看到我的手紧握着可乐杯,恍然大悟,说:“Do you mean straw, it’s over there”
继续在那张自助台上。这时我已经很尴尬了,感觉脸红了一片。但是我还有最后一样东西要拿,那就是餐巾纸。
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之所以问了那么多,出了那么多洋相,就是因为在国内,番茄酱,吸管,和纸巾都特么在收银台那边就可以给你的啊。新加坡这个地方怎么都要自己去拿的。
于是我最后一次鼓起勇气问阿姨:“Can I have some paper?”
阿姨已经适应了我的蠢,慈祥地说:“Do you mean napkin?It’s over there as well”.
我看了看,果然和番茄酱,吸管在一个地方…
四、生活方式等不同闹出笑话
1.
第一次去美帝,不知道行人过马路要按按钮,否则灯不会变绿。在一个路口等了十多分钟,心想怎么美国红灯这么长。
2.
刚到堪培拉,出了飞机场,工作人员帮我安排了一辆出租车,并且和司机叔叔一起把我两件30寸一件20寸总共大概120斤的行李箱放进后备箱,与此同时,我很自然的拉开了车右边的门,然后默默的又关上了,转身碰到了赶过来的司机叔叔很着急的跟我说,
no,no, I drive…
3.
刚去泰国实习的时候。一天至少和办公室的老师碰面四次,每见一次我都双手合十到鼻尖弯腰说一句:“撒瓦地咔”,老师们也会笑一笑回我一句:“撒瓦地咔”。
我当时就想,他们一定觉得我好入乡随俗好有礼貌^ω^
直到有一天中午我又这样和别的老师打招呼,被我的指导老师看见了………
他告诉我:泰国人只有在一天中见第一面和最后一面才会用“撒瓦地咔”打招呼,你一天见老师二十四面,面面都是“撒瓦地咔”,人家还不好意思说你不对还要回你“撒瓦地咔”………
……你不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