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YEE.CN
24小时在线专业翻译

《哆啦A梦》中的角色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翻译名字?

duolaAmeng_01

1. 翻译日本人名字时,日本汉字与中文汉字并不完全对应,但有时汉字直接用(也有特例),假名则根据需要或者翻译的心情采取音译、意译或者其他译法,姓的部分一般都采用了汉字直译。

日文的书写系统分为日本汉字、假名、罗马字。日本汉字 (Kanji) ,并不严格等同于中文的汉字,也包含日制汉字或和制汉字(日本官方定为国字)。假名包含平假名、片假名等。

拿《哆啦A梦》的男主名字为例,他的日文名是【野比 のび 太】罗马音为 Nobi Nobita,其名字中的 のび 和姓氏野比读音相同,都念作【Nobi】,但 のび 太基本上无对应汉字可写。所以也有版本直接翻译为【野比野比太】。名字【のび太】的翻译:最早的版本,1988年哆啦A梦剧场版《平行西游记》,因为涉及中国文化,官方首次给出了汉语译名【乃比太】。现在已经不用了,【乃比太】是把平假名 “のび太” 对应成汉字的结果。

duolaAmeng_02

2. 这类作品翻译人名时,往往会注意受众的接受能力和翻译风格。

台湾有一版翻译成【叶大雄】,就是翻译者考虑读者可能不了解日本文化,还因为在某段时期台湾引进的所有作品中的人名,全都华人名化了,所以臆造了一个华人姓氏加上去的结果,故而用本地化的中文名。早期台版“宜静”的翻译,也是把原名华人名化的结果。

央视老版的【阿蒙】【康夫】【小静】【小强】【大熊】就考虑了口语的便捷和低龄观众的直观感受。

人美版的【机器猫】【野比】【静子】【强夫】【大胖】则是保留了一点和风。

台版早年翻译的 “小叮当”,有传说由来是铃铛的响声(哆啦A梦脖子上挂着铃铛),由于可爱又便于记忆,流传也非常广泛。

duolaAmeng_03

3. 这些译名是在不同的时代,由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出版社,雇请不同译者来译制而得到的。

不同地区的语言习惯不同,每个译者对原作的理解也不同,加上一些特殊时代地区的政策影响,导致了汉语圈哆啦A梦中各角色译名的混乱。这种乱象直到日方出版社根据藤子·F·不二雄先生的遗愿——统一世界上各国各地译制版《哆啦A梦》的译名——之后,才逐渐得到改善。

如「牙擦仔」这个译名,这应该是来自于粤语区的翻译。粤语词典中「牙擦仔」是一个贬义词,指自负、轻狂的年轻人。可知这个名字也不是翻译来的,而是根据角色设定来取的本土化绰号。

duolaAmeng_04

4. 翻译名字时完全音译或意译

如早年大陆引进TV版翻译成 “阿蒙”,是名字后半部分的音译。

早年大陆漫画的 “机器猫”,是猫型机器人的意译,应该是最直观的译名了,在大陆地区广泛流传。

duolaAmeng_05

5. 翻译受时代背景影响

港台翻译机器猫是从 1969 年开始,当时是盗版的(版权正规化是 91 年之后了),所以起名字时完全不用考虑原作方的态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当时港台地区翻译的很本地化,之后在以正版途径进入电视台,出版漫画时仍各自为政。

duolaAmeng_07

赞(4)
九九译九九译 » 《哆啦A梦》中的角色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翻译名字?
分享到

在线下单

文档翻译证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