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的翻译有些跟大陆不太一样。怎么个不一样法呢?
来,我们一起看几个例子。
最终幻想 VS 太空战士
七宗罪 VS 火线追缉令
例如电影《seven》大陆译作《七宗罪》,与原单词 seven 有联系,台译《火线追缉令》;游戏《Final Fantasy》,大陆译《最终幻想》,与游戏背景有联系,台译《太空战士》。
为何台湾与大陆在有些名词的翻译上有所不同?
因为语言与社会存在着一种“共变”关系,语言反映的是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生态。
第一,政治的不统一,造成了语言的分隔和歧变。
第二,两岸对语言规范化的要求不同,而中文造词又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于是,台湾与大陆的汉语词汇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就是必然且自然的一种现象了。并且,这种不一致势必会随着外来词的迅速涌入而更加明显。
大陆的翻译,要么采用谨慎的意译,如”cartoon”,大陆译为“动画”,台湾译为“卡通”;要么采用单纯的音译,且音译用字一般不与原词发生意义上的关联。
台湾音译则努力发生意义上的关联,如”blog”,大陆译为“博客”,台湾译为“部落格”。
生死朗读 VS 为爱朗读
电影译名同样如此,大陆的译名严肃、认真,忠实于原著,但有时也过于正统,显得呆板,缺少趣味。
如”The Reader”,大陆译为《朗读者》或《生死朗读》,台译《为爱朗读》。
台湾译名,出于提高票房收入的考虑,在原称的基础上还要提炼卖点,往往在名字上大做文章,译名倾向于故事内容,且夸大其辞,娱乐化、商业化色彩很浓,不免媚俗。
有个例子,刘伟强拍了电影《雏菊》,只是跟韩国合作,还不全算外语片,但是台方为了提炼卖点,强调刘伟强拍过《无间道》,就把《雏菊》翻译成《爱无间》,最后刘导不满,还说不改名字就不到台宣传。台湾在电影等翻译上确实比较商业化。
另外其它的名词,比如汽车 Benz,大陆译作“奔驰”,台译“宾士”,主要还是取决于习惯用语以及语音差别。
中文是单音节语言,同音或近音字比例要比拉丁语系中的单词同音的可能性高许多。如果没有严格约定的标准或者惯例(比如大陆的各种英文字典上的常用英文姓名的汉译对照表),加上汉语在各个地区之间历史原因、方言造成的用字用词习惯的差异,就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译音习惯。
因此港澳台在这方面跟大陆都不太一样。
说了这么多,我们大概了解到对专有名词的翻译,无论哪种译法、翻译风格,皆得力求信达雅。
总体说来,大陆的翻译风格严肃、谨慎,台湾译法灵活、有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