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YEE.CN
24小时在线专业翻译

再谈 Web 3.0—— 第一部分:“跨链与跨协议”

本文是有关“Web 3.0” 的一系列技术中的第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将深入探究于 2016 年底发表的多链技术 Polkadot 的白皮书。这一技术的价值曾被低估,但在当下日益复杂的异构环境中,它却越发显得重要了。

Web 3.0 框架

Web 3.0 框架

2017年的区块链 :混乱不堪

在参加各种区块链企业研讨会期间,我常常看到许多资历尚浅的从业者向来自企业的非技术员工推销产品。即使我是富有雄心壮志的决策者,面对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缩写、承诺及显示屏上的各类软件,我大概也会茫然到不知所措(大家都玩过 buzzword bingo 吧?)。

企业链、公有链、私有/许可链、状态通道等十几个实施方案都在奋力争夺一席之地,背后则有包括 PoA、PoS、PoW、基于 SGX 的 PoET 等在内的一大批共识协议在较量。它们都号称在拜占庭容错的网络中每秒可承载巨大的交易数据。既无“区块”也无“链”的“新”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一些不专业的从业者就草率地将  CAP 定理描述为过去时代的遗物。

我只接触到一些共识/状态机的技术提供者。对于这类协议,每一个都需要添加去中心化的文件系统、去中心化的消息传递层,当然,即使仅有六到七个 Dapp 浏览功能,也都需要为它们整合独有的需求和功能。这些都有其特殊性和专有集成性,有时甚至还要底层的加密货币。

越来越碎片化的未来正在到来

在这篇文章中,我认为,即使是区块链领域最顶尖的专家也无法百分之百确定未来“Web 3.0” 的协议架构。对“Web 3.0”还不太熟悉的人可能不了解,但对于那些曾热衷过以太坊的人也是如此。以太坊曾描绘了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网络世界,可以使大型多用户的应用平台摆脱如亚马逊或谷歌这样的中心化服务。事实上,Gavin Wood 在 2014 年 4 月的一篇原创文章(之后还发布了 一个非技术的版本)中就提到了建立 Shh 和 Bzz(Swarm) 等这类协议的方向潮流,以及诸如 Status.im 和 Etherisc 这样如今高速成长的企业。

Web 3.0 结构

Web 3.0 结构

但是,正如我们花费了 20 年时间才基于 HTTP 构建了 HTML/JavaScript/CSS 等显示层并建立“Web 2.0”, 形成“Web 3.0”最佳的 Dapp 分发机制也可能(其实是几乎必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事实上,我预测所谓的“去中心化技术”中将会非常的碎片化。这些技术在未来的两三年里,漫无目的地争夺着金字塔顶端的地位,围绕着它们的关联代币所引发的疯狂投机又将助长这一现象。

当然,那些只关心他们所热爱的“加密货币”价格的人,一定会抱着怀疑的态度质疑本文。他们更应该和实际编写代码的人交流,而不是从自称“大师”的人那里获取信息。但事实上,如果你去多看几个 Dapp 的 GitHub 库,你会发现能真正地基于 EVM,bitcoin 或 Zcash 进行开发的开发者少之又少。

我的公司,, Slock.it,同其他众多的区块链创业公司一样,密切关注着状态通道,因为指望在以太坊的链上承载一切是不切实际的,有三大理由:

  • 第一,虽然仅仅是暂时的,但最近发现的 gas 动态价格调整问题,让现阶段在以太坊上 100% 运行显得非常昂贵。就目前而言,按照以太坊的理论来看, gas 的最低价格是其最小面额,即 1 Wei(严格意义上来说为 0),但这其实是一个隐蔽却现实的经济问题。这意味着,Ether的价格越高,交易的机会成本就越高。诚然,这个问题在未来可以而且将会通过硬分叉得到解决,但也表明了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可能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 第二,以太坊从未声称过他们的区块链是完美、经济,且在结构上去中心化的二进制数据容器,或者是可拓展的消息传递层。相反,第三方去中心化存储系统和“栈”中的消息队列机制,一直是我在以太坊期间负责推广传播的营销材料中的一部分。和当时一样,至少三种协议的协同工作才能实现革命性的网络体验,这一信息始终不曾改变。很难想象,Alex van de Sande 推出 Mist 这款 Dapp 浏览器的抢先体验版,已经是 2014 年 11 月的事情了。
  • 最后,第三个原因则是到目前为止,无论大家喜欢与否,一些“联盟”链和“主题”链都存在着实际价值。这些链提供了公有链无法给予的可拓展性和隐私性。是的,我是最早认为公有链解决方案将最终“获得胜利”的人。但同时我也是最早鼓励我们的企业客户尽可能去尝试使用公有链的人。我也一直在呼吁企业实行“拥抱、扩展和征服”的战略,该战略仅仅是部分,而非全部的企业区块链倡议。但事实却是:如果我们想要在公有链上保有隐私,让加密数据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处理,就需要某种同态加密或者可拓展的零知识解决方案。不幸的是,这些技术在几年内,甚至是在几十年内都可能无法成为“主流”。

坚持实践

最后,即使是最大的企业也认识到,要想在未来存活下去,就需要重新连接到公有链和开放式平台。并且,终将会形成一套公共标准。

与此同时,多链/多协议网络分离共识引擎与状态机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不必要的”,就像当时对于 somanybitcoin 比特币反对妥协者而言,以太坊的图灵完备也是“不必要的”。

然而,每当有 Dapp 宣布其支持状态通道时,每次黑客马拉松参与者决定使用 Zcash 保护客户隐私时,每当一位中层管理者决定在 Hyperledger 上开发时(因为“没有人因为选择 IBM 而被解雇”),以上每一情景都使我们更加需要多协议层,并使我们向真正的多链未来迈进。

Polkadot 项目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跨链通讯层,这一通讯层就如同之前的以太坊一样,有着巨大潜力但却技术复杂,这就使得其影响力大打折扣。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将过一遍白皮书并将其中一些“含糊技术”用简明的英语转述,这样你就能够通过其价值主张来获得自己的理解。

赞(13)
九九译九九译 » 再谈 Web 3.0—— 第一部分:“跨链与跨协议”
分享到

在线下单

文档翻译证件翻译